浙江省檢驗檢測產業發展迎來新紅利
日前,浙江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該《意見》是目前全國首個省級政府從產業發展和改革的角度,把檢驗檢測作為高技術服務業而提出的綜合性指導政策。
《意見》的出臺,形成了我省檢驗檢測服務業“地方法規、產業政策、資質標準、技術規劃”四位一體的行業體系,為改革中的我省檢驗檢測產業帶來了新的發展紅利。
紅利一:激發市場活力
針對檢驗檢測機構資格審批事項分別設置、行業壁壘較為突出、審批服務不夠優化等情況,提出建立實施資質認定“統一受理、聯合審查”工作新機制,優化簡化行政許可流程,避免重復認定。
支持社會力量進入檢驗檢測領域。放開資本性質限制,允許不同所有制檢驗檢測機構平等參與市場競爭。
鼓勵和允許企業將生產、研發自檢工作分包給第三方公正獨立檢驗檢測機構承擔,有關政府和社會管理機構對檢驗檢測結果予以采信。
發展壯大第三方檢驗檢測。支持具有相對比較優勢的龍頭企業,將內部檢驗檢測服務環節與研發、生產制造企業分離,設立獨立的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向社會提供專業化服務。
紅利二:深化產業改革
《意見》明確了事業機構整合指導意見?,F有檢驗檢測事業機構區分公益和經營屬性。公益類事業機構今后原則上不再參與市場競爭,剝離其可市場化的經營性職能。辦有企業的要與所辦企業脫鉤,推進業務相同或相近的檢驗檢測事業機構整合,支持條件成熟的經營類檢驗檢測事業機構轉企改制。
推進國有檢驗檢測企業改革。加快國有檢驗檢測企業股份制改造,以資產為紐帶整合檢驗檢測資源,發展混合所有制檢驗檢測企業,組建若干省級和區域性大型檢驗檢測企業集團。
推動檢驗檢測集聚發展。支持嘉興市創建國家級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支持寧波、杭州、紹興、溫州等地設立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產業園,形成檢驗檢測產業發展的集聚效應、規模效應和輻射效應。
紅利三:提升服務能力
建設產業集聚地公共檢測平臺。加強國家質檢中心、省級質檢中心等產業集聚地檢驗檢測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為政府質量建設和產業轉型提供公共服務。
引導建設符合我省產業發展導向的檢驗檢測能力,支持檢驗檢測機構牽頭或參與制定行業、國家和國際標準,參與全省重大基礎研究、核心技術研究以及重大科技專項攻關,創建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載體。
應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檢驗檢測行業“機器換人”,構建“智慧檢測”,發展在線檢測、電子商務檢測服務、跨境貿易領域認證檢測服務、新產品測試服務等檢測新業態。
發展檢測服務關聯產業。完善面向設計開發、原料采購、生產制造、售后服務全過程的質量檢驗、分析測試、計量校準、標準信息等綜合服務,加強檢驗檢測、分析測試、計量校準等高端、智能儀器設備,以及配套試劑、耗材、標準物質等研發制造,完善檢測產業配套服務。
推進檢驗檢測服務信息化和社會化。推動國家和省級檢驗檢測機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類型檢驗檢測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以非營利方式向企業和社會開放實驗室環境設施、檢測儀器設備、技術成果等資源。
紅利四:加強政策支持
加大要素資源支持。推廣和應用政府產業基金,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其他急需的檢驗檢測能力建設。加大對高端人才引進培養和創新團隊建設支持力度,支持省內大中專院校設置檢驗檢測相關學科專業,加快適用技能人才的培養。
推廣政府購買服務。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引入競爭機制,實行公開招標,提高檢驗檢測公共服務供給的質量和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營造公平競爭的檢驗檢測市場環境。
紅利五:營造誠信環境
加強和改進市場監管。加強對檢驗檢測資質認定的評審監管和事中事后監管。完善檢驗檢測市場退出機制,維護檢驗檢測行業秩序。
構建誠信體系。建立檢驗檢測公共信息平臺,發布檢驗檢測行業信息。落實檢驗檢測機構法人主體責任,加快建立檢驗檢測機構誠信檔案和信用公示制度。鼓勵檢驗檢測機構公開發布社會責任報告。
健全行業共治機制。支持檢驗檢測行業協會開展工作,充分發揮其在規范市場行為、組織人員培訓、促進技術交流、強化行業自律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暢通檢驗檢測投訴舉報渠道,強化消費者、企業及各類社會組織監督。
來源:今日早報(杭州)